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饭后谈资]数数几位牛编

发表于2009-08-03
一件事情好了或者糟了,至少是有一方做了些什么。

《顺溜》热播,加之前些年头比如《士兵突击》、《亮剑》等一大批内地电视剧的成功,仿佛中国国家队踢赢马尔代夫青年队一样使人小欢喜了一把,我们突然意识到了移动硬盘中的美剧、湖南卫视中的韩剧、以及自我陶醉中的电影市场只用一只眼睛去关注就够了,另外一只可以留给中央台的八点档。投资还是那些老板、面孔还是那些熟脸、导演还是那双老眼,可能编剧变得不一样了……
发表于2009-08-03
宁财神(原名陈万宁,1975年生人)

代表作:《武林外传》《防火墙5788》等

软实力:在网站做过运营总监的宁财神是中国第一代网络写手的领军人物,不过自己当年首个剧本《网虫日记》写了一些后拿给王朔看,王朔都懒得批评。宁财神最早对文学真的没什么兴趣,不大看小说,最多也就看看武侠、科技类图书。电视剧剧本以及台词风格也大多以“贫嘴”为主,比如《武林外传》就是以古人的夸张氛围解读现代人的虚伪。宁财神是个“野路子”,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走了狗屎运,挡都挡不住”。

“硬件”:从网络出来的宁财神着实没什么值得一提的硬关系、硬后台,有人说他和史玉柱是兄弟,后来证实只是长得像而已。要非得攀关系,宁财神和某网站熟一些,因为最早自己混某网站的聊天室,仅此而已。
发表于2009-08-03
石康(1968年生人)

代表作:《奋斗》

软实力:石康早先最被承认的身份是新锐作家,只不过因为《奋斗》太过成功,人们将石康从作家、编剧的鸳鸯锅里捞了出来,扔到了编剧的纯锅底里。之所以能够写出《奋斗》,主要归功于写作的8年,从青年人变成中年人,创作也从一个青年人的目光开始向中年人的目光转移,加之本身具备的写作功底,《奋斗》不得不成为身在其中的人和过来人都可以咀嚼而不能拒绝的电视作品。

“硬件”:今年年初,由石康、汪海林等20名国内编剧出资自组“喜多瑞”影视公司,由“国内第一编剧”之称的邹静之担任艺术顾问。公司成立后推出的首部作品,就是和湖南台合作的新版《流星花园》。石康身上愤青味儿很浓,说话很容易得罪人,所以自组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发表于2009-08-03
邹静之(1952年生人)

代表作:《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软实力:被称为“中国第一编剧”,早期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却又不失现代人接受的幽默。王刚、张铁林、张国立“铁三角”的促成与邹静之有很大关系。现任《诗刊》副编审。

“硬件”:与“铁三角”的关系自不必说,特别是与邹静之合作了十多年的张国立从电视剧到电影始终依靠老朋友的帮忙;2008年末与作家刘恒、曹禺之女著名编剧万方成立的“龙马社”可谓邹静之的另一个“用武之地”。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