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1月26日出台的“新国八条”政策详细解读

发表于2011-01-27

(一)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责任。2011年各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并于一季度向社会公布。

点评:此中提及根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制定房价控制目标,其实与国际通行的“房价收入比”指标暗合,只是显得笼统。1月24日,温州市率先在全国将房价收入比纳入干部考核内容,正合此意。

 

(二)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购买、长期租赁等方式天龙八部,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房源,逐步扩大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健全准入退出机制,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建制镇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范围。努力增加公共租赁住房供应。

点评:根除“住房难”问题,把保障房的短腿补齐关系现实与未来。眼下除了新建房源,在存量房中开拓保障房房源更为有效,明确了全方位快速补充房源的原则。北京市早先已在试点集体土地上建设公租房。

 

(三)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

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加强对土地税征管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税清算和稽查。加大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试点和推广力度,坚决堵塞税收漏洞。严格执行个人转让房地产所得税征收政策。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为依法征税提供基础。

点评:加强对房产持有和转让环节的税收,是房产调控的应有之义。同时,加大应用房地产价格评估技术加强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管工作的试点,建立并完善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则着眼于对房产持有的长期税制的建设,稳定增加的财税有利于缓解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四)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加强对商业银行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焦点装修家居网,对违规行为严肃处理。

点评:二套房首付比例从五成提至六成,再次显现坚决挤出需求的决心,但部分改善性需求无疑受到牵连。差别化信贷原则对路,只是对首套房购买者的信贷政策支持应倾向于更宽松,“两极分治”才是正途。

 

(五)严格住房用地供应管理。

各地要增加土地有效供应,落实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在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今年的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总量原则上不得低于前2年年均实际供应量。大力推广以“限房价、竞地价”方式供应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加强对企业土地市场准入资格和资金来源的审查,参加土地竞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说明资金来源并提供相应证明。对擅自改变保障性住房用地性质的,坚决纠正,严肃查处。对已供房地产用地,超过两年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开工建设的,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处以闲置一年以上罚款。依法查处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行为。

点评:政策导向再次彰显了着重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宗旨,保障土地供应无疑是致力于源头上的治理。问题是,如何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浑水摸鱼,致使的好政策到地方就水土不服,遭遇打折。

(六)合理引导住房需求。

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在一定时期内,要从严制定和执行住房限购措施。原则上对已有1套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能够提供当地一定年限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校友录,限购1套住房;对已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无法提供一定年限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区域内向其售房。

点评:这是从上而下的加强版“限购令”,给出了明确的限购条件。之所以如此,就是让住房回归其生活必需品的一面,而非品的一面。当然,限购属于情急之下的权益之计,导向鲜明的税收调控才是市场经济的常规手段。

(七)落实住房保障和稳定房价工作的约谈问责机制。

未如期确定并公布本地区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新建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年度控制目标或没有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向国务院作出报告,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对于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不到位,房地产相关税收征管不力,以及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等问题,也纳入约谈问责范围。

点评:执行力决定政策的成败。无疑看到这一点,是以有这样的约束机制。只有强有力的问责,才能推动执行力提升。难免担心的是,地方不是服服帖帖地落实,而是动歪脑筋找“对策”,此不可不警也。

(八)坚持和强化舆论引导。

对各地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从国情出发理性消费。对制造、散布虚假消息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点评:重拳调控房价必然会触动相关利益方,但这扭转不了它已是全社会共识的现实。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