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沧海遗珠

发表于2012-02-09

创作是世界上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事情,它可以通过作者手中的笔和纸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倾诉心声。同时,创作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中最苦最累的差事,且不说其文学价值的高低,单凭当今的电脑已操控一切人脑的时代而言,已经很少有人愿意动脑了,而且必须是认认真真的动脑。有关于我走上创作之路,回想起来真的是心情澎湃,感慨万千。

在我的读书年代,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每次的作文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老师经常把我的作文当成范文念给同学听,吸引了很多羡慕的眼光。从小就享受到“成就感”所带来的开心与喜悦以及认真、细心、学会思考,勤于动笔的积累为我日后的创作埋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家境清贫,我无奈地过早辍学。从学校出来,我先是在家里揽些手工活,赚点小钱帮补家用。三年后,又去了一家工厂打杂。白天在工厂受命于工头的使唤吆喝,忍苦受累,一双又白又嫩的手为了生活糊口磨得粗糙皲裂。十九岁的我初尝到人生苦涩的滋味。一到晚上,我就埋头写作。不知道人是不是天生就具有逆反心理呢?饱受生活艰难的我却喜欢写一些小幽默,小笑话。虽然简短精练,但需要表达分明,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突出“笑”,才能达到幽默的效果。我把这些“处女作”投寄给电台,报刊竟然都被采用了。这样的回报价值远远超过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有了它们作伴,我的创作过程充满喜剧细胞,快乐替代了愁苦。

二十岁那年,我给广东潮剧院寄去了一个剧本。因为缘于对家乡戏曲的热爱与着迷,让我精神振作、一鼓作气 ,连续十几个晚上窝在小板凳写到三点多。搞得我腰酸背痛,累极了。那个时代电脑还没有普及,每一个字一笔一撇都要得用手慢慢写,而且又怕写错了涂改会影响整张纸的美观,所以必须得“一丝不苟、全神贯注”。有一回,光顾设想戏中情节的进展,竟然“走火入魔”糊里糊涂端起一锅煮熟的菜倒在垃圾桶,害得家人又气又笑。一个月后,广东潮剧院的领导给我打来电话,对我的剧本给了很大的评价,肯定了我扎实的文字功底,还夸我硬笔字写得漂亮。不过,他也提出了剧本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剧情有些老化,体现不出新的创意。他鼓励我不要灰心,有机会要推荐我到编剧班培训,将来必有一番大作为。尽管剧本最终不能彩排,但领导的话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让我在一瞬间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光明。或许我这个属牛的人真的是命乖运骞,注定道路曲折、坎坷多难 。诸多客观因素导致我错失了人生中原本可以改变我命运 、给我的创作带来重大转折的第一次机会。有人笑我,温饱问题都没解决,不就一打工妹吗?哪来的闲情逸致搞创作,充什么文人墨客?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日子,我心情沮丧,曾经的激情慢慢褪去。沉重的生活压力、不安定的生活环境迫使我中断创作,老老实实安分守已打工干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既忙碌又平淡,可总觉得欠缺了点什么?

人生真是起起落落,始料未及甚至于让人觉得一切颇具戏剧化的安排,如冥冥之中注定的。十年后的再次创作纯属偶然。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一张《丹诏乡讯》,讲述的都是家乡人自己的故事。突然间,暖暖的亲切感涌上心头,一种久违的对文字的冲动在心里呼之欲出。我寻思着自己也该为家乡的报纸做点实事,奉献精神食粮。当晚,我就给《丹诏乡讯》投了一首诗歌。很快地就登上其副刊。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于此后竟然开辟了我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春天。结缘《丹诏乡讯》,也有幸认识了家乡文学界众多优秀的老师。德高望重的钟良成;睿智大度的吴惠聪;饱学多才的沈建聪;才情并茂的李淑菲;秀外惠中的林丽娟;温婉善良的温桂端;热情美丽的吴惠琴;温文尔雅的沈云枝以及永远荡漾着春风般笑脸的吴辉龙.......走进他们,我才知道,原来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不计功利,甘守寂寞,默默地在文学这片精神乐园里耕耘着。我从他们身上得到了一种精神慰藉,一种对理想、信念、持之以恒的追求之促进与励志。

我是平凡的,但我敢于在写作的热情中追求不平凡的人生。回望与文字打交道的这段历程,从得到失,再失而复得一步步地走出我人生的新路程。写作的过程,有时候很辛苦,有时候很迷茫。但是它承载着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所以一切的辛苦与之比起来便变得微不足道。也许我的经历决定了我的文笔,我没有其他作者放眼天下海阔天空的眼界,我只能写我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和感觉过的东西,我爱过的东西,总而言之,我写我自己的生活,和与之长在一起的东西,而这一切都是最真实的!无数次回首自己的作品,总认为文字太平淡、纯朴、词语不华丽。老为自己的眼界不宽、思路狭窄,没有轰轰烈烈、一举天下知的大题材而苦恼。 很多老师对我说,越是自然、纯朴、以小见大的文章越具有生命力”。这一点在实践中也逐步得到了证明。所以不管以前,现在、或是以后,我都会保持自然、纯朴的自我风格,继续写自己身边善良的小人物、小事情。乐悠悠地沉浸在“小思想、小意识”的小境界里,写着“我行我素”的小文章。

两年来,我的作品不断成长问世,其中大部分为散文或诗歌。作品大都发表在报刊、杂志、网站。近日,喜获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及2011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求是理论网》也连续采用了我十五篇诗文,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非常感谢她。这些成绩多多少少对我是一种慰藉。而今,我已过不惑之年,依然是一个自由职业者,还得为“朝不保夕”的生活奔波。可是,我放弃了会友、 商场的时间,每晚独自守在灯下,放纵思想“胡作非为”。我享受有灵感来临的那种洋洋洒洒、一挥而就的创作快感。当然,我也愿意尝试“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的痛苦煎熬 。因为这也是一种磨练,也许我早已经习惯了磨折,凡事如果来得太顺利太容易,成功的喜悦似乎就减少了一半。

作品是内心的精华体现,写作它丰富了我的内心,每当看到新作发表时内心一如初恋般紧张而甜蜜,这些构成了我内心成长中最美的风景。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也渐渐明白,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不在于你发表了多少作品或者取得多少荣誉,而在于有一颗充满正义感不会被任何现实所摧垮的心和洞察生活的双眼。我自认为,能写出好文章的人,他(她)本身一定是个善良之人,只有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才能写出像白纸般纯洁无染的文章来创造、体现生活的真善美,宣扬人性的温暖,感受生命的真谛。现在,我仅仅是文学界的一棵小草,想成为参天大树,前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若干年磨练。我要怀着一颗平淡心,树“披荆斩棘”之雄志,一步步向前迈。所谓:漫漫创作路,上下求索,过去未来共斟酌......

聂鲁达曾经说过:“对我来说,写作就像呼吸一样,不呼吸我就活不成,同样,不写作我也活不下去。”虽然,我永远不可能达到他的那种境界,但是我爱写作,它使我弥足珍贵。我创作的激情来源于生活,它让我变得自信而勇敢,我将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把创作的饱满果实洒向人间。

发表于2012-02-09
发表于2012-02-10
发表于2012-02-10
上一页|1|
/1页